天天滚动:我们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到这个程度,真的能写八股那个程度的文章的也未必有1%

观察网   2023-04-22 02:52:44


(相关资料图)

【本文来自《一个奇怪的现象:网友似乎认为人口更少一定会带来更高的生活水平?》评论区,标题为小编添加】

老中青范进时教育可一点都不卷,大多数都是文盲,卷不起来。

你这个逻辑,应该说人口一半是女性,不参加科举,这不是少卷一半

不过这里可以谈一下文盲率的问题。

按康有为的说法,废科举是人才利用率太低,他的说法是三百万童生无所事事,对应当时大约四亿人口。如果扣掉女性,康是以三十年计算,这样粗一点,打两个对折,基数就是一亿人口。那么差不多有 3% 的适龄成年男性有考取秀才的资格。考虑到县试和府试会刷掉一批人。实际参加过县试的人数至少占了成年男性的 5-10% 。其实个别省份这个比例很可能会达到 20% 以上。有些县一年几千人参加县试。人口也就十几万。参加县试这部分人肯定不是文盲。

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,很多人也是不愿意让子女多读书的,往往是能认到几百个字,会记账这个程度就差不多了,特别是中下层。因为参加科举意味要提供路费,还有专门学习期间的伙食,是一笔不小的支出,何况这段时间自己家里还少一个劳动力。只有 1% 当秀才的概率,这部分人是不会有动力去搞的。但是识字对于他们来说还有用的。

民国小学就分初小和高小。高小毕业是能找到城里的工作的。但实际上小学十所里,只有一所有高小。说明绝大数人并不愿意多花钱,让子女再接受几年的教育,以拿到更好的工作。

民国东部一些城镇是有过统计的。能写自己名字的是 40% ,识字二百 20% ,能记账 15% ,能写文章(约等于八股)是 1% ,这个和康的三百万童生是相互对应的。这样差不多可以验证成年男性 30-40% 的识字率的结论。

我跟你说。我们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到这个程度,搞了几十年,真的能写八股那个程度的文章的也未必有 1% 。无非就是扩大了能看小说、能看收银小票账单的人口基数罢了。

单说范进的话。娶了个老婆,自己经济收入几乎为零,为了取仕把吃软饭整到极致,这个卷到天际的水平。大部分童生一般考不中经商、教书、当小吏、为幕僚。他能整几十年。卷首先是有欲望。这个欲望相当强烈了;其次行动上是坚持,他坚持了这么多年,行动力是一流的。 所以范进是相当卷。

卷本身第一是客观上存在提升自身待遇的可能性,同时回报丰厚;第二是主观上竞争的参与者对自己的能力评估过高。这个其实还可以联系一下现在的游戏设计。这个放到以后再说吧。

相关资讯
最新资讯